农家女带着姐妹“管洋家”
发布日期:[2009/7/14 17:18:28]    共阅[8684]次

来源:中国家协转发《北京晚报》
  
  在燕莎商城附近,有一片漂亮的别墅群,这里有各国使馆人员居住的外交公寓。敲开一座三层别墅的大门,记者见到了正在这家从事家政服务的张淑萍,身穿银灰色毛衣,梳着利落的马尾辫,脸上挂着热情淳朴的笑容,举止大方得体,她的样子让记者一时很难和印象中的“农家女”画上等号。 汽车托运价格 托运汽车接着,更让记者吃惊的事情发生了,她操着一口流利的英语向女主人、一位大使夫人介绍记者的来意,女主人听完之后立刻表示欢迎,不但同意记者在她家中进行这次采访,还忙不迭地中英文混杂着对记者说:“艾丽斯(张淑萍的英文名字)非常棒,人聪明,工作努力,是一个非常值得信任的人,我们相处很愉快……”

  张淑萍一边回答记者问题一边熟练地和另一位家政服务员交接工作,看她态度从容自信地用英语和女主人开玩笑,听她用不经意的语气说起自己艰苦不懈的学习经历……记者逐渐明白,这位农家女是如何一步一步成为受到外国雇主交口称赞的“洋家政”,如今,她正在致力于让更多的姐妹复制她的成功之路。

  核心提示

  面对金融危机下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,是慨叹“工作不好找”,是埋怨“为何被裁员”,还是主动寻找机会,创造机遇,转“危”为“机”?作为今年本市创业明星的候选人,张淑萍就是这样一位顺义农家女,一个值得许多白领学习的榜样。

  农家女养成

  看英文报纸的习惯

  今年37岁的张淑萍是顺义区后沙峪镇白辛庄村的一名普通村民,虽然没种过地,却是不折不扣的农家女,村人从小对她的评价就是“聪明、好学”,一直到高中,她都是非常棒的学生,尤其是英语,还在区里的比赛得过奖,但是高考落榜击碎了她走出乡村的梦想。为维持一家6口人的生计,她没少想办法,做过英文代课老师、当过临时工、做过小生意、开过小商店,还包过工程……虽然非常辛苦,收入却只能勉强维持生活,但她没有气馁,始终寻思着要走出去。

  2004年,镇里首次组织免费家政服务培训班,当时不少村民一听是家政服务,就觉得是伺候人的工作,都不愿去,而张淑萍在第一时间报了名,生活的转机也由此开始。通过学习,她认识到家政服务不是每个人都能胜任的,必须有知识、有文化、懂礼貌、会交流,聪明好学的张淑萍不久就顺利拿到了国家家政服务等级证书。

  张淑萍还有个别人不及的优势,虽然她毕业多年,英语学习却始终没有放弃,还养成了经常阅读英文报纸的习惯,在别墅林立的后沙峪地区,英文报纸随处可见,这成了她自学的好工具。“当时并没有什么学以致用的想法,就是喜欢英语。”张淑萍对记者说, 她没想到,正是英语给她带来了成功的机遇。

  不甘心被一张“发票”难倒

  “我们村附近就是别墅区,边上有很多商店。有一次,我走进一家商店,看到墙上贴着一张英文招工启事,一位在京工作的加拿大人想请人帮忙照顾孩子,凭着浅浅的英语底子,我鼓起勇气拨通了雇主的电话,没想到竟然得到了这份工作,试用期每月1200元,我简直不敢相信……”在2002年,这个收入对于一个家政服务员来说是相当高的。就这样,张淑萍顺利地找到了第一份“洋家政”的工作。

  张淑萍的工作是照看加拿大人Brean夫妇的三个孩子和做一些家务。凭着一本不离手的字典,张淑萍和这一家人沟通还不算困难。可几天后的一件小事,让她感觉仅凭现有的英语水平是远远不够的。Brean家维修洗衣机,工作人员要求出示的“发票”一词难住了张淑萍。尽管她说出了“纸条”“卡片”等有关的词汇,Brean仍难理解。她心里很不是滋味,于是下定决心,一定要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。她不仅利用业余时间参加镇里举办的英语、电脑培训班,还花钱买来英语书籍,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加拿大人的生活习惯和习俗等。她的努力和勤快赢得了雇主的赞赏,雇主一家还特意邀请她的家人共进晚餐。

  我和雇主一家成了好朋友

  两年过去了,Brean因工作需要全家搬去了新加坡。英国人布莱克找到了张淑萍,还将她的月工资增加到2600元。“在布莱克家,我学会了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和尊重,凭着这些,家政服务员也可以和雇主成为好朋友。”

  女主人沙拉酷爱中国传统文化,只要有时间,她就跟个孩子似地拉着张淑萍问许多关于中国风俗习惯的问题。“于是我掏钱买了好多有关中国风土民情和历史古迹的书籍,挑灯夜读,现学现卖,向她介绍中国,还和她一起游览了长城、故宫、到三里屯泡吧,教她包饺子、烙馅饼……去年4月份她回国的时候,我帮她买齐了中餐用的所有器具。临行前,她和我拥抱告别时,我们都哭了……”

  和雇主建立深厚的友情也许被很多人视为不可能,但是张淑萍凭着她的真诚、勤劳和善解人意做到了。虽然布莱克一家已经回国,但每次布莱克出差到中国,都会带礼物给张淑萍,她也会给沙拉和孩子们邮去中国的礼物,并时常通过电子邮件联系。

  创办家政中心 帮助30多名姐妹“管洋家”

  张淑萍在别墅区工作时,经常会碰到住户问她能不能帮助介绍好的家政服务员。开始她只是零星地帮助介绍,逐渐找她的人越来越多,于是就萌发了办一个家政中心的念头。

  当镇政府的工作人员偶然了解到她的想法之后,立刻表示支持。镇政府投资置办设备,村委会出房子,张淑萍的“百合家政服务中心”在去年7月正式成立了。主要面向高档别墅区培养“洋家政”,并制定每年推荐30人就业的目标。如今,不到一年,任务就超额完成了。

  可是,这个任务完成得并不轻松,甚至在创业之初,不少人都认为这是一项“不可能完成的任务”,那些前来登记报名的村里的大姐大嫂们很多人连字母都不识,让她们到老外家里干活,简直是天方夜谭。

  张淑萍发挥她当年做过英语代课老师的特长,每个周末免费教大家英语,“这个事真是挺难的,我一遍一遍地教,有人就一遍一遍地忘,记住上句忘了下句,我用了3个月时间,就教大家说三句话——我叫什么、多大年龄、会干什么,学会这三句就是很大的成功,起码面试的时候能自我介绍了。”

  一天打三份工

  酝酿更多创业计划

  牺牲了很多个周末的休息日之后,张淑萍培训班上的大姐大嫂们终于能张开嘴说英语了,于是一个个村里的姐妹、外村甚至外地的妇女从张淑萍的家政服务中心走进外国人的家庭。但是周末的培训班上却不见人少,没找到工作的要继续学习,找到工作的也照学不误,不仅培训语言,还有外国人的文化传统、生活习惯、西餐礼仪等,要学的东西还多着呢。

  张淑萍告诉记者,她现在忙得团团转 ,一天要打三份工。上午在别墅区的一家涉外幼儿园当助教,中午给一位澳大利亚人的小孩做中文家教,下午赶到外交公寓为大使一家准备晚餐,辅导三个孩子的功课。每晚回家都要九十点钟,周末还要在家政服务中心教英文。“幸亏我的工作家里人都特别支持,两个孩子学习很好也不用我费心,我现在一个月靠家教和家政的收入有6000多元。”

  张淑萍绝对是一个不怕忙的人,她悄悄告诉记者,还有很多创业计划,比如办一个家庭幼儿园,不过还在筹备阶段不便多说,这些计划不但可以让自己,还能让更多的姐妹靠双手创造财富。

  “我相信,付出就会得到回报!”张淑萍说,无论做什么事,她始终坚信这一点。这些年,她做事从不惜力,这些辛苦的付出使她收获高薪、自信,还有友情,她觉得很满足,“所以,这条路会越走越宽,我希望带更多的人走上这条路!”


 

 
打印此页】 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 【返回

 

     
 
友邦家政
 
     

辽ICP备05025787号-1